欢迎访问江南电竞入口安卓版
堆料模式难延续,“计算影像”成中国手机产业“新赛道”
2022-04-29 来源:Ai芯天下
6066

关键词:华为小米苹果

手机彻底进入了存量市场

终端产业链上的砍单消息以及消费层的疲软令一季度的中国手机市场大盘充满阴霾。

据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500万台,同比下降13.7%,远低于预期。

从2020年开始,影像能力几乎占据了新品发布会的高光时刻,产品营销的重心自然而然地向拍照倾斜。

同时摄像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手机背面的开孔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四摄、长焦、微距、微云台、潜望镜头等新技术持续堆料,传感器的尺寸也越来越大,竭尽所能挖掘物理空间上的潜力。

到2022年,影像功能的内卷进一步加剧,原本属于旗舰级产品的创新纷纷被下放到中低端产品。

镜头、传感器等硬件方面的进步已经明显放缓,智能手机的物理空间有限,需要在硬件性能、空间和成本等要素间寻找平衡,也就意味着硬件上的加码势必会遇到瓶颈。


手机影像硬件堆叠走向内卷

影像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摄像头模组、芯片和算法。

摄像头模组包括传感器、镜头等部分构成。芯片则主要体现在影像芯片、主芯片中CPUGPU、NPU相应的处理能力等。

目前,硬件的竞争仍在继续,例如潜望镜头、多光谱传感器等,但总体而言,硬件的竞争已经进入瓶颈。

几乎每当一片新领域被开发出来,厂商们就会一拥而上,争相研发相关技术,唯恐被落下。

这也已经成为手机厂商们心照不宣的一种默认发展方向:

只要新技术跟进得够及时,参数够格,料堆得够多,看上去就是一款业界顶流的手机,而用户就会为此买账。

可以感知到,每个技术一旦探近成熟的极点,内卷的速度就会被加快,而影像内卷不过是这一过程具象化的体现。

一方面是出于成本和供应链配件堆积的考虑;另一方面由于手机物理空间有限,需要在硬件性能和空间、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极端配置难以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然而,这样内卷的结果也导致手机并不具备真正的竞争力,一旦市场发生变动就可能被落下。


今年各大手机厂商影像之争的新变化

自动HDR、超级夜景、模拟大光圈等算法调优不断成为标配,拍照逐渐从物理光学变成了一道数学计算题。

手机厂商在算法和算力上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能够通过高吞吐量的计算对噪点、亮度、色度及各种畸变数据进行矫正,进而跳出在镜头上堆料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

相比自研更多技术、或是将更多专利握在手中,不断基于成熟的、经过市场验证的技术推出新机、或是打价格战,显然是更稳妥的方法。


从今年开始,AI+算法为特征的计算摄影赛道成为各大厂商的集体破局点。

OPPO、vivo等厂商都纷纷发力自研ISP芯片。

其次,各家旗舰手机影像也纷纷标配AI算法,将算法权限提升:

华为P50 Pro采用了计算光学与原色引擎;

荣耀Magic4至臻版进一步强化了图像引擎与AI算法能力;

OPPO Find X5系列也开始将AI算法和ISP芯片进行结合等。

部分厂商也扎堆找传统相机品牌玩起了联名合作,比如vivo找蔡司、OPPO、一加找哈苏,小米找徕卡等。

vivo与OPPO的路子类似,一方面将自研影像芯片和微云台升级,一方面引入蔡司合作力推蔡司自然色彩方案,强化自己的AI优化能力。

从小米12Pro来看,小米在计算摄影上的玩法是引入了骁龙8所集成的第七代AI引擎来强化自己的AI影像能力,配合夜枭算法,打造了人脸识别、万物追焦、画面智能取帧曝光合成等影像方案。

苹果最早可能在2022年给iPhone搭载潜望式摄像头,可以提供比目前iPhone上更好的光学变焦性能,届时将在影像技术软硬件层面带来新的突破。

目前从国产手机到苹果都在将影像技术作为新旗舰的核心卖点,各家的软硬件整合及基于芯片底层技术的开发还在持续推进。

新的突破还有望持续涌现,很难断言未来的影像技术会进化到哪个阶段,现在还未到定论的时刻。

结尾:

当计算摄影成为智能手机内卷的新赛道,预示着不同厂商间的贴身缠斗尚未结束,争夺战仍然是一种常态。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端市场突破越到后面机会窗口越小,高端市场就这么大,如果今天厂商不走创新这条路,别人走了,再往后就更难追赶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