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到目前为止钠电池只停留在炒概念阶段。由于能量密度低的缘故,市场普遍认为钠电池很难对磷酸铁锂电池构成替代。
不过,最近有了新的进展。
11月29日,在钠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宁德时代(300750.SZ)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表示:
“在乘用车应用领域,钠电池普遍可以满足续航400km以下的车型。宁德时代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使钠电池应用有望扩展至500km续航车型,满足65%的市场。”
什么意思呢?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即便钠电池能够商业化,也仅仅是取代铅酸电池,应用于两轮电动车和A00级汽车。但是,按照宁德时代最新的观点,钠电池有望满足绝大多数A级车的续航要求,其应用场景大大提高。
这里补充一句,所谓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其实是指将钠电池和锂电池混搭,实现优势互补。具体来说,在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同时,有效降低电池的成本,并且极大提升冬季续航能力。
重点说说钠电池。
前不久,关于“钠电池比磷酸铁锂成本低30%”的观点,引发了产业大佬和券商研究员的激烈争论。争论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钠电池技术和商业化前景的巨大期待。
为何钠电池备受期待?
首先,“有锂走遍天下”,折射出锂资源的短缺。尽管说锂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但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短期难以克服。因此,大力发展钠电池,用“钠”取代“锂”,能够降低被卡脖子的风险;
其次,理论上钠电池更加便宜。尽管说到底会不会比磷酸铁锂便宜30%暂不好说,但钠电池的材料成本更低是普遍共识。再往后,钠电池成本主要取决于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技术的成熟度和规模效应。但至少,在锂电池成本下降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的背景下,钠电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再次,跟锂电池相比,钠电池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比如,热稳定性更出色;比如,低温性能优势更大;再比如,更快地快充性能。尤其是低温性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磷酸铁锂冬季掉电快的痛点,进而提高新能源车在寒冷地区的普及率。
以宁德时代钠电池为例。
能量密度方面,第一代钠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160wh/kg,为目前全球钠电池的最高水平,与磷酸铁锂相当;
循环次数方面,宁德时代钠电池的循环寿命为3000次,高于国内同行公司,达到了三元锂电池同样的水平。按充一次电400km计算,钠电池的寿命期限内理论可以行驶120万公里,即便打个对折也能达到60万公里;
低温性能方面,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下保持率能够达到90%以上,零下30度保持率也能够达到81%,而同等情况下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保持率只有60%;快充方面,常温环境下将电池电量充至80%仅需15分钟,是目前主流快充速度的一半。
最后,在2021年7月的钠电池发布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还表示:
“第二代钠电池的能量密度目标是200wh/kg。”
这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系统集成效率80%计算的话,钠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60wh/kg,基本上与当下主流磷酸铁锂能量密度相同。这就意味着,理论上钠电池可以实现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全面取代。
这样一来的话,一场革命就悄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