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很多媒体用一个很震惊的语气报道称,苹果将13家中国厂商踢出了供应链,好像苹果在去中国供应链一样,问题很严重。
但事实上呢,还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供应商切换过程,是2022年苹果对供应链进行了调整,然后中国的供应商是13家消失在供应链列表中了,但是新增了10家,相当于只少了3家。
并且不仅是中国,像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的供应链,都会有一些调整,苹果每年都如此做的,有一些新增,也有一些退出,没什么大不了。
且这13家消失的供应链中,中国大陆含香港消失了8家,但新增加了5家,实际数量只少了3家,最终还有49家;而台湾省是消失了5家,又新增了5家,数量持平,还有45家,可以说是太正常不过了。
而从总占比来看,中国厂商(含台湾)依然高达94家,占苹果前186家供应商的50.5%。而中国大陆有49家,占苹果所有供应链的26.3%。
如果论数量占比,中国大陆依然是排全球第一,中国所有厂商更是超过半数了,已经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了。
不过,我们也就只能比一比数据,但要论这些供应链的科技含量,或者说关键不关键,核心不核心,就比较尴尬了。
我们看看苹果在韩国的供应商,是三星、LG、SK海力士等,给苹果提供的是OLED屏、DRAM内存、NAND闪存等,是手机中的核心,价格高,科技含量高。
再看日本的供应商,是索尼、铠侠等,提供CMOS芯片、DRAM内存、NAND闪存等,也是iPhone中的核心元件。
美国就不用说了,高通、博通、美光等,均是价值高的核心产品。甚至中国台湾的供应链中,像台积电、日月光、大立光等,都很核心。
但大家仔细看一看,中国大陆的这49家供应商中,没有一家IC厂商,不提供任何芯片这种高价值的产品。提供的更多的是一些外壳、线缆、连接件、面板玻璃、代工这样的没什么科技含量,竞争大,价值低,随时可被替代的产品和服务。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陆的一些厂商,进入苹果供应链后,就赚钱,一被替代掉后,营收、利润马上暴跌的原因,因为科技含量不高,所以竞争力也不太够,一旦苹果不扶持,在市场上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