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外热成像
中商情报网讯:红外热成像技术最早运用在防务领域,在特种装备上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最重要的应用是夜间观察和目标探测。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转变为红外热像图。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使用红外热像仪在各个领域进行探索。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各种适用于民用的低成本红外成像设备出现,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红外热成像行业总体市场规模达到640.18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24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发展趋势
1.红外技术创新向小像元间距、ASIC 集成等方向发展
随着非制冷热成像产品在安防、测温、汽车和个人视觉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市场对热成像模组的分辨率、功耗、体积和价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面阵规模、更小像元间距、更小封装体积、更高集成化日益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当前,业内非制冷红外芯片像元尺寸从最初的 35μm 迅速发展到了目前主流的 12μm,并在向更小尺寸发展。
目前,红外成像产品的信号和图像处理电子器件主要还采用 FPGA 方式。近年来,行业内采用ASIC 芯片集成方式替代传统成像模组的 FPGA 方式,显著减小了成像模组尺寸,降低了成像模组功耗,降低了量产成本。未来,随着采用 ASIC 集成方式的产品量产,规模化效应凸显,更多的业内厂商将会采用此种技术,ASIC 芯片集成将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2.新兴民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目前国内红外热成像市场实际年需求与潜在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红外探测器乃至红外热像仪的成本和售价较高。未来,随着红外产品价格下降,性价比提升,未来市场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民用消费类领域。
国际市场上,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红外热像仪成为民用领域的重要消费市场,红外热像仪可以应用于新兴经济体中的安防监控、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需求广阔;在国内市场上,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持续增长,红外热像仪将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应用于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工业检测、AI、检验检疫、消防等领域。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水平提高,未来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将更多的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个人消费电子及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需求空间广阔。
3.国产化成为主流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美国军方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于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在防务方面的诸多应用,美国对中国一直实行严格的禁运措施。美国厂商在中国大陆仅出售热成像仪整机,或者在分辨率、帧频等方面有限制条件的热成像机芯组件。法国的红外探测器可以对中国出口,但实施最终用户许可制度,并且在高端产品严格限制。国内过去主要在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一些材料、传感器和读出电路技术相关研究,但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批量供货。从 2014 年以后,国产红外探测器已经在国内民用和防务多个领域达到广泛应用,成为替代进口产品的主力军,为红外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