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已经裁撤中国区MCU团队(市场和应用被留下了,RD被抛弃了),并把原MCU产品线全部迁往印度。据说目前团队所有成员均被分散安排到了其他产品线,名义上岗位与薪资待遇都保持不变。
公司给员工两个选择:要么接受安排去其他产品线工作,要么自己主动提离职。这一招其实比较有心机,说明公司压根没打算走裁员流程,也不会给主动离职的员工任何补偿。
报道称,TI在中国区的MCU研发团队主要面向MSP430产品线,而MSP430系列是TI从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一系列16位超低功耗、低成本MCU。现在该团队成员一部分被裁员,一部分被合并进了LED DRIVER芯片团队。现在国内MCU圈子已经开始疯狂“抢人”。
1、仪器在华的业务格局上带来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首先,德州仪器的决策意味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不断上升。国内MCU企业的崛起以及对芯片人才的高需求都反映出中国在半导体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迅速崭露头角。这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其次,德州仪器的裁撤决策也引发了对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战略布局的思考。不仅仅是德州仪器,其他一些跨国公司也纷纷调整了在中国的业务结构,这可能是对中国商业环境、政策以及风险因素的回应。这也提醒着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加多元化和稳健的发展策略,以降低地区性风险。
此外,印度作为一个新兴的半导体研发和制造中心备受瞩目。德州仪器将MCU产品线的研发迁移到印度,不仅是因为印度的成本优势,还因为印度在科技人才方面具备潜力。这一举措可能会推动印度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一员。
最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企业运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州仪器的裁撤决策也反映了企业在危机时期需要灵活应对,以确保业务的延续性。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人员流动受限等因素成为了企业面临的挑战,这也成为德州仪器等企业重新评估其业务结构和战略的契机。
2、芯片外企撤离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降低劳动力成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芯片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外企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把工厂或者研发团队迁往印度或者东南亚等国。
防止核心技术外漏
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快速崛起,国内芯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他们花费高薪挖走各种人才,像美光、三星、德州仪器等国际芯片大厂的人才流失不少。这些外企可能担心其核心技术随人才一起外流至国内企业,索性直接解散团队。
美欧日韩等国纷纷出台政策吸引本国芯片企业回国投资
2022年,美欧日韩等国纷纷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美国520亿美元扶持半导体产业的芯片法案已在两院通过。欧盟也宣布推出芯片法案,到2030年投入450亿欧元用于半导体相关产业。日本将拨款近万亿日元扶持芯片产业。韩国将在未来10年投入4500亿美元支持半导体产业。外企在本国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下选择迁回本土运营。
3、外企的撤离会对国内的芯片产业造成哪些影响?
国内芯片企业失去与国外优秀企业近距离交流与学习的通道,容易多走弯路
芯片外企起到了“鲶鱼效应”,对国内企业起到督促的作用。芯片外企尤其是像美光、三星、德州仪器等大厂都是各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其产品规格、研发流程、质量标准等都是国内企业学习的典范。
在芯片研发与制造领域,国内企业还是追赶者,还需要吸收这些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外企的离开会让国内的追赶者失去近距离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国内企业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窘境。
国内半导体产业失去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摇篮
外企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人才。随着最近几年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众多优秀的芯片人才从外企流入国内企业,将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带给国内芯片企业。
一旦外企撤离中国,国内半导体产业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一个大摇篮。杰哥认为,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
国内芯片从业者少了很多就业机会与就业选择
外企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与工厂基本上都是以中国本土的员工为主。芯片行业属于人力密集型产业,研发中心的员工数量动辄过百,工厂员工数量动辄上千。因此众多外企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让国内芯片从业者拥有很多就业机会。
外企的工作氛围、工作节奏以及提倡工作生活平衡的理念也给广大芯片从业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国内芯片企业“速度至上”与奉行加班文化的今天,外企犹如一股清流,给芯片从业者提供不一样的工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