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先生荣获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罗伯特N诺伊斯奖(Robert N. Noyce Medal)。作为IEEE的至高荣誉之一,该奖素来有着“半导体诺贝尔奖”之称,这一奖项表彰了蔡明介先生的远见及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力。
据悉,每年联发科的芯片赋能20亿个终端设备,此外联发科芯片已连续3年位居全球智能手机SoC市场份额第一。今年以来,联发科相继发布天玑9300和天玑8300,凭借强大的性能以及出色的功耗表现站稳高端旗舰SoC市场。摩根斯坦利分析师更是对天玑9300赞不绝口,称其是史上最强大手机处理器,超越骁龙8 Gen 3。
值得一提的是,联发科在天玑9300中开创性的设计了全大核CPU架构,包含四颗Arm全新的Cortex-X4超大核,最高频率可达3.25GHz,以及四颗主频为 2.0GHz的Cortex-A720大核,峰值性能较上一代提升40%,同时功耗节省33%。基于此架构设计,天玑9300实现了强劲的多线程处理能力,无论在轻载还是重载应用场景中都能降低功耗和延长续航时间,并且在核心性能上将对同级别产品构成“降维碾压”,实现远超现有“大中小”CPU架构的性能水准,从而大幅拉开相关新款旗舰机型与其它竞品的性能差距。展望未来,联发科将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引领全大核AI时代。
成立于1997年5月的联发科技,不经意间已经迈入了25周年,如今已经变为全球第四大晶圆厂和半导体公司。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在大学毕业时,正是美国硅谷IC工业开始成长的年代,因缘际会,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高雄加工区外商企业做测试工程师,为了多了解IC,他赴美留学,无论是创办联发科乃至台湾IC产业,蔡明介都参与了全过程,也可以说是历史见证人。
蔡明介:麦搁(不要)叫我“山寨王”
成立于1997年的联发科技(简称“联发科”),至今年5月,已经成立25周年了。如今的联发科,已经是全球第四大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其研发的晶片一年驱动超过20亿台装置。
或许你不晓得,联发科的晶片与技术早就融入您的生活,全球20%居家环境皆可见它的踪影,全球有近1/3的手机里面有联发科的晶片,在全球排名第二。另外,联发科的晶片在智慧电视、语音助理装置、Android平板电脑、功能性电话、光学与蓝光DVD播放器晶片等技术上,也居市场领先地位。
目前,联发科的晶片核心业务,包括智能手机、智慧家庭与车用电子三大领域,在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应用、无线连接技术及物联网产品等市场位居领先地位。
相比于台积电,联发科在大陆的客户更多,像联想、TCL、小米等,都是联发科的大客户。
联发科成立于1997年5月,当时,曹兴诚掌舵的联电,决定走向纯晶圆代工的道路,于是,联发科就从联电分割出来。现任联发科董事长的蔡明介,当年就是负责一些IC设计公司,后来各家IC设计公司纷纷给自己公司命名,如何给自己公司命名呢?
蔡明介后来说,好的名字都被别人抢走了,最后他选择用“联发”二字,他觉得名字是“俗气”了一点,但也够有力量。
联发科最初,是做光碟片起家的,当时工厂位于新竹科技园的创新一路,这家厂也是联发科的“起家厝”。到了2000年,联发科决定做2G手机晶片,这也是联发科成长的关键阶段,但联发科却被冠上了“山寨王”之污名。那时,我们市场能看到的“山寨版”第一代智能手机,几乎装有联发科的晶片。
到了2013年10月,蔡明介公开地喊出:麦搁(不要)叫我“山寨王”!当时的联发科的手机晶片跨越了2亿颗大关,第二年就可望突破3亿颗大关,它的大陆客户就包括联想、TCL、小米等知名品牌,而且也让索尼、夏普、亚马逊、宏达电等国际品牌成为它的客户。连当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高通转投资的小米,也采用了联发科的晶片。
蔡明介当时就表示,有了这些大客户的力挺,联发科已不再是那个被老外带着有色眼镜看不起的“山寨王”。
向高端市场冲击
然而,联发科一直致力于突破“山寨机之王”的名号,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他的DVD芯片在市场上独占鳌头,然后推动公司上市,一度成为台湾股王。然而,DVD存储市场已进入末日黄昏,蔡明介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他决定进军手机芯片市场,但最初的尝试并不顺利,手机厂商不愿采用他的芯片。
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蔡明介意识到自己必须进军高端市场。然而,他的芯片与高通的产品相比,性能有差距。不过,蔡明介并未放弃,他不断推出新的芯片,希望能进军高端市场。然而,高通和其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加强自己的产品,使得蔡明介的努力显得不够坚定。
2015年,联发科发布了Helio X20处理器,该处理器为20nm制程的十核处理器,最高主频为2.3GHZ,然而就是这款看起来很厉害的处理器,却让联发科的高端梦彻底被惊醒,因为在十核全开的情形下,芯片发热量惊人,手机不得不通过降频和锁频的方式来解决芯片发热的问题,虽然联发科又火速发布了Helio X25、30,但是在运行大型软件时,发热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其实高通后期的芯片也遇到了发热的瓶颈。
而此时的联发科因为吃过发热的亏,所以一直埋头在功耗上苦下功夫,从2019年起,联发科开始不断朝中高端试水,先后推出了多款5G芯片,如天玑810、920、1000、1000+,随着市场反响良好,联发科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端芯片市场。
中端芯片获胜后,2021年,联发科又向高端芯片发起总攻,1月20日,联发科正式发布了天玑1200芯片,该芯片采用了台积电6nm制程,1 个 Cortex-A78 大核 3.0GHz,3 个 Cortex-A78 2.6GHz,4 个 Cortex-A55 2.0GHz 核心,性能提升 22%,能效提升 25% 。GPU 性能提升 13%,除此而外天玑 1200 支持全场景的 5G 连接,支持 5G 高铁模式,支持 5G 电梯模式,智能感知 5G 电梯场景,智能 SA/NSA 混合搜网等。
加速生成式AI生态布局
随着用户对生成式AI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端侧生成式AI便捷、安全性等优势便凸显出来。当然,部署端侧AI大语言模型需要强大的AI算力支撑。
不久前,天玑9300搭载联发科第七代AI处理器APU 790,为生成式AI而设计,拥有硬件级的生成式AI引擎,可以实现更加高速且安全的边缘AI计算,深度适配Transformer模型进行算子加速,速度是上一代的8倍。
同时APU 790的性能和能效得到显著提升,整数运算和浮点运算能力提升至前一代的2倍,苏黎世ETHZv5.1 AI-Benchmark Mobile Soc跑分2109 分,AI性能成功霸榜,功耗更是降低了45%。在强大的AI性能支持下,1秒以内即可生成图片。天玑9300强悍的AI算力、创新的全大核CPU架构和Immortalis-G720 GPU都为端侧运行生成式AI打下坚实的性能基础。
同时,基于亿级参数大语言模型的特性,联发科开发了混合精度 INT4 量化技术,结合联发科特有的内存硬件压缩技术NeuroPilot Compression,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内存带宽,大幅减少AI大模型占用终端内存,为端侧运行AI大语言模型突破手机内存限制,助力更大参数模型在端侧落地。
基于以上,天玑9300首次在vivo旗舰手机端侧落地70亿参数AI大语言模型,处理速度可达20 Tokens每秒。不仅如此,联发科突破了行业极限,已经与vivo成功在端侧运行了13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甚至,天玑9300已率先实现在移动芯片上成功运行330亿参数的AI大语言模型,领跑业界。
基于强大的AI算力和先进的内存硬件压缩技术、AI模型端侧技能扩充等技术,天玑9300的APU 790将端侧生成式AI的速度和广度提升到了全新的水平。同时,为加速生成式AI在端侧部署和普及,联发科也凭借其AI开发平台NeuroPilot构建了丰富的AI生态,从底层硬件到工具链、模型中心以及开发生态,助力生态快速、高效地部署端侧生成式AI应用。
AI开发平台NeuroPilot支持Android、Meta LIama 2、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等前沿主流AI大模型。
更为重要的是,NeuroPilot拥有一套完整且先进的工具链,除了NeuroPilot Compression低秩自适应融合,还有Speculative Decoding推测解码加速和模型优化与转化技术。
联发科的天玑开发者中心还可提供端侧生成式AI落地一站式开发者资源,分享端侧模型部署案例提升开发效率。目前已有20多个生成式AI合作伙伴加入生态共建。
可以看到,在AI端云融合的趋势下,天玑9300在AI算力、生成式AI用户体验和生态方面展现出全面的优势,为新一代旗舰级端侧生成式AI体验树立了新的标杆,强大生成式AI就要用天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