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入口安卓版
云从科技:AI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市场主体,数字底座占领先机
2021-06-01 来源:华强电子网
5885

姚志强.jpg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以往智慧城市平台主要功能是设备管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未来,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将成为新基建的“核心大脑”。大量感知、认知、决策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需要通过AI平台进行资源管理与任务调度,再利用5G和互联网去传输与分配。”


有人说,智慧城市早已“万事俱备”,只欠“政策”。进入2021年的第一周,上海、深圳、苏州等市纷纷发布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即进一步从经济、生活、治理等从局部到整体走向数字化。AI+安防技术在2020年疫情期间发挥出关键作用,而同样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AI安防行业又该如何迎接新一轮机遇?

src=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90722%2Fe7386d2de40e442a8b12b708c38f2bde.jpeg&refer=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2020年,一场堪称21世纪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去年上半年,停工停产、小区封闭成为一段时间内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人民生活还是企业经营方面,疫情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抗疫的过程中,AI+安防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社区人员出入管理、疫情监测、CT影像诊断等,利用人脸识别、热成像测温、以及AI大数据分析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

外部环境突变之下,宇视在研发、市场等多个方面都作出了调整, 而聚焦到AI领域,姚志强认为,去年的黑天鹅,包括实体清单与疫情,无论对公司业绩还是整个AI行业发展,都会带来不小波动,但任何一场危机都是发展的新机会。而危机中的新机会,会加速人工智能在社会管理、智慧城市管理、社区防护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让人工智能领域出现更多机会,而这种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会形成井喷式发展。

事实上,在去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

与此同时,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的重点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而数字化建设,恰恰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在疫情中,一些城市也暴露出地方与中央的数据不互通的问题,这也正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解决的。

因此,经历艰难的2020后,2021年伊始,各地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推进智慧城市落地的新规划。如深圳在14日发布了《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上海市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而武汉、苏州也在近期印发智慧城市发展意见。

显然,在后疫情时代,乘着“新基建”的东风,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按下“加速键”,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的AI安防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src=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200408%2F67a9dd12c29946caaf626ccdf9b68491.jpeg&refer=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事实上,智慧城市在我国已有近9年的发展历史,早在2012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将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多达90个城市;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建设智慧城市正式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

具体而言,疫情期间,为了控制人员流动,关注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各地政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登门拜访,逐户登记排查,不仅效率低,对于进行工作的人员健康也是一大威胁。

因此 ,这就需要一个智慧社区系统,在系统上叠加相关测温等功能,将所有居民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整理分发,信息透明化,同时服务于其他应用,就可以将防治疫情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智慧社区系统的常规应用,同样是保障社区安全的重要一环。而近期全国各地的智慧社区建设也在加速开展,对于AI+安防行业无疑是新的机会。

“如今,整个人工智能市场需求侧的发展,是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占比正在不断提升,着力于操作系统和平台建设的人工智能企业正面向巨大的市场空间。”姚志强谈到。

确实,近些年,许多传统安防公司都将AI技术深度融合到安防应用中,“无AI,不安防”成为了行业主旋律。而为了管理海量的安防设备与应用,还需要一个平台,即人机协同的操作系统。因此,在典型的市场例如安防,从金盾工程、天网工程,到雪亮工程,到立体防控体系建设,软件所占比例正在不断提升。

早期人工智能技术红利来源于人脸识别或语音识别等单点技术,随着智能化场景的扩展与深入,单点技术逐渐无法满足建设需求。平台建设需要从单点技术到多点技术的技术闭环才能满足场景建设需求,支撑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往智慧城市平台主要功能是设备管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未来,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将成为新基建的‘核心大脑’。大量感知、认知、决策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需要通过AI平台进行资源管理与任务调度,再利用5G和互联网去传输与分配。”姚志强认为,在本次浪潮中,人工智能公司与20年前的硬件企业面临相似的情况,正在成为未来市场的主体。

新基建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速的一大推动力,而智慧城市是新基建的服务对象,并建立在新基建的落实基础上。毫无疑问,2021年的智慧城市将是一门好生意。不过,在智慧城市建设冗长的产业结构上,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是未来能否占领市场高地的关键一环。

src=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901%2Fe5bb1a40338343a18ea1bb34e3b20760.jpeg&refer=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另一方面,目前的AIoT应用中,有限的厂商研发资源与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已经形成矛盾;同时,用户自身的业务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业务能力的封闭,意味着无法快速适应用户需求。因此,宇视利用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即通过高扩展的软件平台服务,根据不同行业需求提供不同业务软件,来快速响应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用户在获得场景化SaaS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开放的中台能力以为未来的拓展升级提供空间。

事实上,据姚志强介绍,在“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5.38亿建设费用主要侧重平台搭建,国家政策及市场化要求正在快速推进这个趋势发展;“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项目”通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打造数字化底座进行“筑巢引凤”,基于此产生一系列的数字化应用。

“这与旧基建及信息化高速公路原理相同,先修路(数字底座)、再建厂(应用)。道路越通畅,经济发展越好,同时逐步形成更加繁荣的生态聚集。未来平台及搭载其上的应用会成为提供包含数据智能服务、知识服务等人工智能服务的主体,同时软硬件组合构建完整解决方案。而云从科技打造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分别与硬件、软件解耦,将占据人工智能第二浪发展的技术先机。”姚志强进一步分析道。

截至20204月,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随着政策以及中央规划的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之一。由于涉及产业较广、建设时间长,并需要维持后续长久运营,因此对于AI、安防企业而言,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深入业务场景,构建完善的“数字底座”,做好长期运营的准备。未来,相信智慧城市将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带给人民更多便利,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核心之一的AI安防行业,也将借助政策的东风,获得长足发展。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