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入口安卓版
狂飙9倍!这种IC行情爆炸,国产替代如何破局?
2021-08-16 来源:华强电子网
3579

关键词:IC行情国产替代破局

一颗小小芯片,成了当下引爆各路半导体企业业绩的导火索。

  电源管理IC可谓是当今半导体市场的香饽饽,行情的持续爆发,让一众半导体企业业绩飙涨。2021年7月20日,明微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237.69%,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944.79%,高达9倍的利润增长,也让明微电子股价一路狂飙。

image001.jpg

  市场的确十分火爆,紧随明微电子其后,国内的电源管理IC大厂思瑞浦和芯朋微也都相继发布了半年报,业绩表现也颇为亮眼。比如思瑞浦上半年实现营收4.85亿元,同比增长60.56%;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26.78%。报告期内,公司电源管理产品毛利率46.48%。芯朋微则实现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归母净利润7028万元,同比增长120%。

image003.png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而像如TI、ADI、英飞凌等一等一的国际大厂,产品销售更是紧俏。仅德州仪器一家便占据了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21%的份额,并且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都处于业内领先地位。今年一季度,德州仪器模拟产品收入为32.8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为76%,而电源管理芯片就是其模拟产品中的占比大头之一。从2020年下半年到当下的“芯荒”阶段,TI的电源管理芯片交期已经破纪录达到了50周。除此之外,国内外各大公司也纷纷上调了产品价格,都想大赚一笔,而各公司的业绩暴增就是很贴切的解释。


 行情爆炸之下:本土海外玩家差距明显

  随着越来越多智能设备市场需求的逐步暴涨,电源管理芯片未来的增长潜力可谓十分巨大。无论是当前受电池技术制约难以提升续航能力的智能手机,还是电气化不断加速的智能汽车等应用中,各类子系统都将需要大量电源管理IC的加持。这对于无论本土电源管理芯片企业还是海外玩家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但即便是在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欧美企业更是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在市场有着绝对垄断的地位。像德州仪器拥有大约12.5万种电源管理类产品,位列第三的ADI则有4万多种产品。

国内企业方面,圣邦微电子作为中国模拟芯片领域位于前列的企业,拥有信号链和电源管理类产品也仅共计1400多种;韦尔股份则拥有950多种,而力芯微、富满电子等厂商的产品种类则在400-500种之间。12.5万种对比1400种,其间产品品类丰富度差距,已经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了,这也是在电源管理芯片行业中,本土和海外企业之间差距的核心体现。

image005.png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不过,海外巨头的成长历程也是靠时间来堆积的,并非一日之功。更不必谈电源管理芯片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积累的行业,海外巨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TI的发展就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并购,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体量和成绩;而像高通和联发科这样的芯片巨头,本就体量巨大,外加通过将自家SoC和PMIC绑定销售,长此以往,也获得了不凡的市场份额。

  毕竟,同一家芯片厂商的PMIC与SoC芯片的协同能力、兼容性都更好,并且手机芯片厂商也经常采用“打包”的方式销售SoC和PMIC,客观上极大提升了这些厂商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竞争力,也能够提升它们的市场份额。

  未来,随着竞争的逐步深入,可能产品面覆盖比较广的企业都会陆续采取这类市场策略,来提升自身的份额。对于这种单芯片整合充放电的销售模式,思远半导体总经理董官斌告诉记者:“不同的客户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单芯片的好处是便于入门级产品能够迅速上市,市场的需求终究是多样性的,不可能会出现一面倒的情况,类似的产品我们也有,但这不代表市场需求的最终的形态。”

  的确,如今的应用场景渐趋多样化,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尤其是中国本土的需求也千变万化。各类不同的模式都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也算是一种差异化路径,既然从体量和多样性上敌不过国际大厂,那就专精细分领域,开辟出一条本土化路径,也能缔造不同应用场景的“隐形冠军”。


巨头林立之下,国产替代究竟该怎么走?

  如前所述,即便本土已经有不少厂商也在积极布局电源管理芯片产业,比如圣邦微电子、南芯半导体、钰泰半导体、芯朋微、杰华特等,但国内厂商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并且客户也聚焦于国内相关企业。在体量和利润率方面都远不如国际大厂,国产替代仍任重道远。

  针对未来国产电源芯片的自主可控,董官斌认为:“电源在产品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少了一个器件也很难生产出来。过去欧美企业牢牢把握市场差不多接近60年,很多的系统定义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国产芯片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解决底层的系统问题,系统问题解决了,解决芯片问题就相对容易一些。”

  除此之外,人才培养也是尤为关键的方面。国内近年来也对半导体领域的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力度,也成立了不少专业类高校和机构。但无论是高校还是行业,在前期的人才培养上准备的还不充分,行业的人才缺口都很大,几乎不分岗位。

image007.jpg

思远半导体总经理董官斌

  董官斌表示:“好的一面是,如今能看到很多高校都把微电子专业当成一级学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相信接下来几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改善。另外,大家也意识到这个事情一定是从解决人才上下手,才能真正解决被卡脖子问题。我们得从0开始,从基础开始,这个路才可以走通。我们要有这些耐心,有长期主义的念头,行业才能走得更远,最终才能做到自主可控。”

  此外,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电源管理芯片领域,未来市场不断洗牌,竞争加剧,势必会引发企业并购潮迭起,这对于国内出现体量堪比国际巨头的本土化电源管理IC巨头来说,也是最直接的路径。

  未来,在电源管理IC领域,国内会不会出现整合潮?董官斌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整合的过程,这个兼并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尤其这两年供应链紧张的时候,很多新入场的初创公司都面临着挑战。不管哪种商业行为出现都是市场的选择,作为企业本身需要把握好企业经营规律,建设自己的核心能力,做强做大,主动并购或者被并购都是选择。”

  因此,无论是从底层系统方面去解决问题,或是找准细分场景做“隐形冠军”,亦或是通过整合并购来实现国产电源管理芯片自主替代,都是值得本土芯片产业探索的方向。即便是这一战场巨头林立,但市场体量是够大的,应用场景也足够多,加之国产替代风头正劲,本土厂商大有很多机会在这一市场建功立业,开创出一条“本地化”的电源管理IC替代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