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编者从多渠道获悉,在全球范围内的晶圆厂代工满载之时,上游不仅原材料硅片需求强劲,再生晶圆同样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再生晶圆”或许有人不太熟悉,但它也是晶圆代工行业非常重要的一环。顾名思义,再生晶圆即是回收再利用的晶圆。但是,这种晶圆并不是我们日常认知中经过正常流片的晶圆,而是指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测试晶圆。
下游晶圆厂需求刺激,台厂日厂加大扩产
因此,再生晶圆为晶圆厂进入量产前的重要材料,可用于监控制程参数与生产环境等,同时也是提高良率、降低成本的关键要素。随着下游各制程新产能不断开出,再生晶圆的需求也跟着水涨船高。
今天,从台湾三大再生晶圆厂商升阳半、辛耘、中砂最新的情况来看,今年它们新增的产能部分已悉数满载,明年似乎有进一步扩产的强烈需要。
不难发现,升阳半全线满载,其中12 英寸去年底完成扩产7 万片,现今月产能高达30 万片,稳坐全球第二宝座。而在明年新一轮产能开出之后,有望成为全球再生晶圆龙头。
辛耘也在拟定再生晶圆扩产计划,今年的月产能已从12 万片提高到14 万片。预计明年将再扩增 2 万片而达到16 万片。其最近两年扩产节奏较快,幅度高达3成以上。
换言之,上述两家厂商明年已计划再度扩产。而尽管中砂今年最新的月产能也已达到30万片级别,但其产能依然吃紧,已尝试调涨价格。
关键的是,对于现时全球再生晶圆龙头RS Technologies,其也早在上月宣布将加大未来两年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的资本开支,以大举扩充产能。
总的来说,编者也认为,从历史数据上来看,晶圆代工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需求增速,往往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随着半导体行业持续往先进制程推进,测试需求不断增加,将刺激再生晶圆消耗量大大提升,销售单价也超越以往成熟制程,这自然成为相关供应商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无到有,晶圆再生国产替代迎来提速
不难理解,对岸的台湾等地本身晶圆代工产业发达,自然培育了强大的上游供应链,主要的几家再生晶圆供应商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反观大陆,在2020年之前,晶圆再生领域几乎处于一片空白。
编者了解到,此前大部分大陆晶圆厂都是将测试晶圆送去台湾或日本进行再生加工,少部分企业诸如中芯国际,会自己将一部分晶圆进行再生加工。
总的来说,大陆此前的自主晶圆再生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市场相当广阔。尤其是对于12英寸再生晶圆。
毕竟,随着大陆晶圆产能不断提升,晶圆再生市场也随之得到提振,一些国内企业也开始注意到国产替代的机会。就例如至纯科技、晶芯、协鑫集成等几家主要厂商,它们已经开始布局晶圆再生相关业务。
实际上,至纯科技此前在合肥建设的全国首条12英寸晶圆再生产线,已早于两个月前正式量产。不过,产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爬坡,今年仅有望贡献2个月的产值,而项目实现盈利更需要一定的过度时间,需耐心等候了。
可喜的是,此晶圆再生相关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形成每年168万片晶圆再生及120万件零部件清洗的能力,满产后年产值至少可超过6亿元。
而晶芯半导体则是湖北首家晶圆再生工厂,其一期项目已于今年6月全面投产,目前正持续拉升产能,明年上半年有望达到每月10万片的规模。晶芯分四期建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有4条12英寸晶圆再生生产线,月产能将达40万片。
对于协鑫集成的再生晶圆项目,其也正在积极搭建人才团队,项目处于稳步推进中,相信很快也会有最新的进展。
无独有偶,数日前,本平台也报道了安徽富乐德长江半导体12英寸再生晶圆项目量产仪式。
这标志着其12英寸再生晶圆项目生产基地正式量产。作为安徽省的重点项目,富乐德长江半导体成为国内首批进入量产状态的12英寸晶圆再生制造的专业化工厂。
总而言之,时势造就英雄,上述厂商作为大陆大规模量产再生晶圆的先行者,在提高国内的再生晶圆自给率、满足国内外半导体晶圆再生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会在这个急速扩张的广阔市场中有所收获。
关键的是,这能够促使国内晶圆厂摆脱长期主要依赖进口的窘境,让其在国内即可实现高水平的大尺寸晶圆再生,是实现中国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又一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有更长远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