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电
中商情报网讯: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一直有序、积极的推进核电的应用。从核电装机容量来看,近年来保持向好的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989万千瓦,2021年1-8月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5326万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中国核能发电量持续上涨。2016年中国核能发电量2105.2亿千瓦时,2020年中国核能发电量3662.4亿千瓦时。2021年1-8月,中国核能发电量269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发展趋势
1.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积极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转变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2.科技创新将进一步增强核能产业自立自强能力
核能科技创新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科技强国、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突出。“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增强,核能领域重大的研发成果将不断涌现,先进核能技术有望进一步取得突破,华龙一号首批批量化建设项目、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快堆示范工程、乏燃料后处理示范工程等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运行,小堆示范工程有望尽早尽快开工建设。
依托先进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核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将大幅加快。同时,核能综合利用的深度、广度、维度有望加速拓展,低温供热堆示范项目将开工建设,核能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民用船舶、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一批核能多用途示范工程有望在“十四五”期间逐渐落地,围绕太空开发、极地破冰、偏远海岛的离网供电与供能等方面的核能工程化应用将进一步加速。
3.我国核能产业链供应链将更加均衡全面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强化核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推动核能产业链供应链均衡发展。国内铀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巩固“四位一体”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核燃料加工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一站式”核燃料产业园建设有望落地。自主品牌CF3燃料组件将得到批量化应用,CF4、STEP、SAF系列燃料组件关键技术有望取得重要突破,ATF、环形元件等革新性核燃料元件也将取得重要进展。
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方面有望取得重要突破,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后处理科研有望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将逐步掌握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的标准设计技术,初步建立起闭式循环的产业能力。若干低放废物处置场将建成,并将开展高放废物处置实验室建设,满足核电站放射性废物集中处置需求。
4.核技术应用在抗疫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潜力
在后疫情时代,核技术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核特色医疗、核技术装备、辐照应用的前景更为可观,核应急医学体系将更加健全。核技术辐照灭菌技术在时间效率上的优势凸显,有望进一步替代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防护服等的消杀工作。辐照技术有望用于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消杀,为保障冷链食品安全提供一种便携、无害的技术手段。
核技术应用还将在医疗废水、危险废弃物处理、特殊聚集性场所移动式消毒、医疗器械灭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抗疫战斗力。医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核心技术将更加自主可控,辐照技术在农作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工业无损检测装置技术水平有望国际领先,安检设备将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在核技术应用领域,我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未来将继续推动核技术与生物学、材料学、医学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更大释放其在公共卫生、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的巨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