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的员工,今年可能真没“盼头”了。
折戟科创板数月之后,如今的柔宇似乎已陷入“极度焦虑”的局面。上不了市,拿不到钱,纵然创始人刘自鸿有再“高大上”的技术,画再大的“饼”,也属实过不了员工这一关。
近日,据财新网报道,11月30日,正是柔宇科技承诺为员工补发10月工资的日子,但事实却是员工当日并未等到补发的薪资。由于未如期发工资,当日下午,柔宇科技CEO刘自鸿为稳定军心,向全体员工沟通公司资金链的状况,这也是自2月初柔宇科技放弃冲刺科创板以来,刘自鸿首次直接面向全员讲话。据柔宇员工介绍,刘自鸿称公司融资正在进行中,预计12月有资金进入,将在12月底或者次年一月发放薪资,但仍有不确定性。
自称柔宇科技员工在政府机构后台的留言(图源:人民网)
这个“不确定性”,就很令人遐想。毕竟,对于这家持续亏损从未盈利的柔性面板巨头来说,证监会都“不买单”,更何况当下越来越精明的VC投资人们。12月薪资发放的“不确定性”,也某种程度上表露了刘自鸿的“隐忧”。
折戟科创板到大规模欠薪 柔宇实力撑不起估值?
从去年12月31日的提交IPO上市申请,到2月9日自行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以及2月10日上交所正式终止审核,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柔宇便从备受期待的“面板新王”彻底滑落,募集资金144.34亿元人民币计划以失败告终。
为何折戟科创板IPO?自然是其实力撑不起估值,导致营收不佳所致。虽然柔宇科技自2012年成立以来,8年就完成了12轮融资,投资者不乏深创投、IDG资本、基石资本、Alpha Wealth、中信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营收2亿多的情况下,估值却高达近580亿美元。
但柔宇科技可能在IPO之前就已经看到了自身的问题,因此在上交所正式通知终止审核前日便自行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从该公司近三年的营收状况可以看出,2017年,柔宇科技的净利润亏损达3.59亿元。2018年亏损扩大至8.02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0.73亿元。2020年上半年,仅半年时间,柔宇科技便亏掉了9.61亿元。短短三年半,净亏损竟高达31.94亿。
柔宇科技被上交所终止IPO审核函(图源:上交所官网)
持续亏损不说,在研发投入上也很舍得下“血本”。2017年至2019年,柔宇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0亿元、4.88亿元和5.86亿元,规模持续扩大,分别占营收比重的247.87%、447.88%和258.25%。甚至在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高涨至5.83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502.01%。这一数值远高于包括龙腾光电、和辉光电、视源股份等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这些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也不超过10%。
由此可见,柔宇的“杠杆”实在是太大,大到柔宇自己都已经快顶不住了。虽说不是现在半导体圈子很流行的“PPT企业”,柔宇近些年也的的确确是发布了自己的柔性屏产品,比如柔性智能手机FlexPai,以及经常在相关展会上可以看到的各类用于汽车后座以及车机、VR、手写板等应用上的柔性可弯曲屏幕,据与包括路易威登LV、空中客车、中国移动、李宁、丰田、广汽、泸州老窖等全球500家企业都有合作。
可体现在出货量和份额上,其企业解决方案端自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5275.80万、6018.75万、13081.72万、2475.94万,整体额度较小;截止今年IPO报告期,柔宇科技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307.22万元、16,516.66万元、59,516.50万元和48,041.18万元,存货也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这么多的存货卖不出去,市场不买单,加上本身在主力市场的份额水平也不怎么样,即便上市,最终也很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
“自嗨”柔宇,柔性“大饼”究竟还能“画”多久?
市场份额远不敌同行,大肆鼓吹的柔性屏远未放量,成本又远高于同业水平,再加上技术研发上又下了如此大的“血本”也迟迟未能变现。今天的柔宇,已经走入了“山穷水尽”的局面,工资发不下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从最新爆料来看,据悉,柔宇科技的现金流一直较为吃紧,2021年初之前,柔宇拖欠员工报销款的情况就时常发生,2021年上半年部分高职级员工的薪资已经出现拖欠。甚至今日早间,有自称“柔宇科技人力管理”的网友,在人民网给深圳市龙岗区区委书记留言,称柔宇科技已经拖欠其三个月工资,有保安、保洁等基层员工甚至已被拖欠半年,足见“欠薪门”对柔宇科技员工的心态影响有多大。
“自嗨”8年的柔宇,面临内外交困的时局,如今的“大饼”还能继续“画”下去吗?这还得看创始人刘自鸿的实力了,一纸“柔性屏”画了八年,拉到12轮融资,如今上市的失败,加上欠薪的风波,以及资金链的断裂,对于刘自鸿来说,里里外外都是一场空前的考验。
柔宇科技CEO刘自鸿(图源:百度)
对此,多年来业界也不乏对柔宇不利的观点。数年前有行业资深人士就曾对编者说过:“柔宇科技核心技术在业内排不上号,整个盘子充其量就是一张‘大饼’,只要创始人画得下去,就有投资人来接盘,能接多久,就看柔宇科技自己的造化了。”尽管听起来像是佛言佛语,但也深刻反映了柔宇内部存在的根源性问题。
即便时至今日,有不少同行从业者也不看好柔宇,有行业人士告诉编者:“AMOLED行业技术路线基本上都是LTPS,柔宇选择了IGZO,只能说很勇敢,很能忽悠不懂行的投资人,饼确实画的很大。但是点错科技树,锅就应该自己背。AMOLED行业核心数据是良率,算是行业机密,柔宇的良率侧面测一下,显然不高,未来也看不到改善迹象。良率上不去,成本又比别人高,怎么打得过头部企业?柔宇做了8年,现在活得还像个创业公司,同行的三星、京东方、维信诺至少都放量了。大肆宣传的柔性屏手机,淘宝、京东数据都很差,消费者都不买单,要企业大规模采购就更难了,现在充其量大多都是尝试性的很小规模使用罢了。”
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何编者多次从展会渠道与柔宇公司人员沟通关于良率以及出货量等数据根本得不到回应的原因。柔宇的问题,归根究底,其实就是技术与市场之间难以产生正向回报性的问题,尽管研发投入那么巨大,但市场不买单,柔宇纵使能融到再多的钱,充其量也只能是做内部消化罢了。毕竟,一张消费者都不想花钱的“柔性屏”,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遍地开花,简直是“白日做梦”。
因此,如果后续柔宇CEO刘自鸿能够凭借各种渠道继续拿到融资,柔宇科技还是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毕竟,过去已经有特斯拉烧钱数十年才有今天成功的案例,但柔宇不是特斯拉,仅凭融资显然是不够的。编者认为,柔宇科技更应该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落实到能够切中市场痛点的应用场景上,打造“杀手级”且“接地气”的应用,而非一味高大上“虚无缥缈”的柔性概念性产品,同时也应学会借助一些终端大厂(如手机领域的小米OV或者汽车领域的蔚来、小鹏、吉利、比亚迪等本土品牌)的协同营销,将柔性屏小赛道拓宽拓广,才是真正能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